您現(xiàn)在的位置是:首頁 > 國際資訊

2010:全球服裝供應鏈中的贏家和輸者

  成衣生產國在2010年遭逢重重困難,在洪患與地震等自然天災摧殘之后,導致供應鏈面臨勞工、原料及運輸成本的激增,勞資糾紛亦是一波接一波地不止息;但當有些生產國屈服于這些沉重壓力之際,有些生產國卻已擺脫這些困境,走出自己的康莊大道。
  
  贏家
  
  土耳其
  
  在2010年土耳其真正異軍突起,令人刮目相看。擁有信譽卓越的紡織成衣產業(yè),供應歐洲、俄羅斯與中東市場,更信誓旦旦發(fā)下在2023年名列頂尖時尚之都的豪語--屆時正逢土耳其共和國建國100周年;而2010年8月份舉辦21場時裝秀展演的伊斯坦堡時尚周(Istanbul Fashion Week)更吸引了4萬名觀眾入場參觀,以及全球超過500名買家的關注。
  
  主辦單位伊斯坦堡紡織與成衣出口協(xié)會(Istanbul Textile and Apparel Exporter Association, ITKIB)認真進行協(xié)助土耳其推動自己國際品牌的目標,野心勃勃地想要在中期達成出口值200億美元,最終至2023年達成出口值600億美元的遠大抱負。
  
  印度尼西亞
  
  東南亞島國的印度尼西亞,位處中國大陸西南方的適當?shù)乩砦恢,成為可靠的低成本制造中心。?010年4月,媒體即曾披露過有9家中國大陸成衣制造商考慮將生產線移至低成本的印度尼西亞,此可能創(chuàng)造印度尼西亞20萬個工作機會。
  
  印度尼西亞被認為是一個好的生產基地,不僅僅是因為勞工成本低廉,亦因擁有穩(wěn)固發(fā)展的成衣產業(yè)與良善的基礎設施。外包商來印度尼西亞投資不需從頭開始,誠如印度尼西亞紡織協(xié)會(Indonesia Textile Association, API)副會長Ade Sudrajat表示,印度尼西亞人口眾多,勞工勤奮正直;此外,近三年來電力供應穩(wěn)定,更修建了多條高速公路以提高運輸時效。
  
  印度
  
  雖然印度紡織出口商在2010年大肆抱怨棉價過高,因而獲得棉花限制出口的保護措施,卻惹得其它國家的制造商抱怨連連;惟印度成衣產業(yè)前景可望一片光明。
  
  印度的競爭對手國如中國大陸與孟加拉國2010年的出口成長仍都勝過印度,而印度政府推動培訓本地設計人才計劃已開始奏效。投入大量設計元素的成衣業(yè)中分項產業(yè)--針織成衣,占印度紡織成衣出口量45%,享有較2009年度增加10%之漲幅。
  
  國際品牌如Donna Karan New York (DKNY)、Gant、Arrow、Mark & Spencer,以及其它品牌商,都開始采購印度制造之成衣,而不是以進口方式,來滿足印度本地市場之需求。
  
  中國大陸
  
  中國大陸紡織與成衣產業(yè)在今年持續(xù)發(fā)威,盡管全球棉價飆升,其中成衣出口迄2010年6月份之同期比較已增長27%,帶來2010年上半年15.3%之成長。
  
  去年5月份中國大陸輸美成衣售價較去年同期低,終結了中國大陸勞工成本上漲,市場售價將不具競爭力一說。事實上,緩慢而持穩(wěn)的調漲工資已協(xié)助中國大陸制造商促進生產力,并避免了如孟加拉國的惡劣勞資關系重挫產業(yè)之情形。
  
  不僅在產出與出口上的亮眼表現(xiàn),主要品牌商亦紛紛開始在中國大陸啟動環(huán)保行動--成熟產業(yè)永續(xù)發(fā)展的表征;Warl-Mart及H&M于去年9月份都宣布將與中國大陸供貨商合作降低廢水排放,以及減少能源與化學品使用。
  
  巴基斯坦
  
  有誰想要在電力供應不穩(wěn)、有恐怖份子炮轟威脅,以及洪水肆虐的國家經營紡織成衣企業(yè)?應該誰都不想!但是巴基斯坦睿智的業(yè)者設法避開了這些困境,并繼續(xù)供應西方市場高質量的成衣與布匹。在去年8月份洪患時期,巴國紡織廠繼續(xù)運送布匹到港口,而棉花供應亦未受重擊--美國農業(yè)部估計2010年巴基斯坦棉花產量將跌降7%。
  
  另歐洲聯(lián)盟正研擬提供巴基斯坦紡織品關稅減讓法案,以提振巴國經濟復蘇。
  
  如果巴基斯坦能從這些問題中浴火重生,即使巴基斯坦成衣制造及出口商協(xié)會(Pakistan Readymade Garment Manufacturers and Exporters Association, PRGMEA)預測因洪患破壞與買主可能對供應穩(wěn)定性之質疑,短期間其成衣出口將跌降30%,巴國紡織與成衣產業(yè)仍將有著大好前途。
  
  輸 家
  
  孟加拉國
  
  盡管2010年孟國的紡織品及成衣出口需求仍然暢旺,但孟國付出什么代價呢?主要品牌商,如H&M、Kappahl、Lindex、Levis以及Mothercare都與世界銀行合作以減低孟國紡織及成衣業(yè)對該國的壓倒性的影響。孟國的人權聯(lián)盟(Bangladesh Coalition for Human Rights)批評該國成衣工人平均每天工作12小時,每周至少6個工作天,遇到緊急出貨需求時工時更長。所以于2010年發(fā)生勞資糾紛也就不足為奇了。未來大型品牌商將會要求孟加拉國產業(yè)更提升永續(xù)能力,而非只符合最低標準而已。
  
  海地
  
  當你的國家碰到史上最具毀滅性的大地震時,要讓你經營的企業(yè)成長是很難的。已漸漸建立起足可信賴的供貨商聲譽,特別是輸往美國市場的海地的紡織及成衣業(yè)在去年一月份時受到災難沖擊,出口美國驟降50%,不過美國成衣及制鞋公會(AAFA)表示這些狀況在5個月后趨于平穩(wěn),年底已回復2009年、或較2009年成長的出口狀況。”Choose Haiti”組織也表示在2010年8月時生產比率即已接近地震前水平,大型工廠都開始恢復生產。
  
  柬埔寨
  
  另一個有勞資問題的新興市場供應國是柬埔寨。柬國的狀況顯示將工資壓在最低標準未必是一個好策略。柬埔寨成衣工人民主聯(lián)盟(the Coalition of Cambodia Apparel Workers Democratic Union, CCAWDU)在2010年十月為最低工資發(fā)動大罷工,而相關爭議因為工會運動人士被停止工作而加劇。該聯(lián)盟的秘書長Ek Sopheakdey宣稱他的會員對柬埔寨品牌具有殺傷力,”我們可以在商店前面舉行抗議,并且會向全世界宣布柬埔寨的成衣工廠濫用勞工權利”。發(fā)生這些問題非常遺憾,因為柬埔寨受到經濟衰退的影響非常大,正試圖從麻煩中脫身,2010年第一季成衣出口成長7.2%。
  
  斯里蘭卡
  
  2010年是斯里蘭卡經歷26年內戰(zhàn)之后的第一個和平的年度,但對紡織及成衣業(yè)來說卻不全然美好。去年6月斯里蘭卡政府拒絕歐盟所提人權條件,用以換取延續(xù)其輸歐盟可享有之GSP+優(yōu)惠待遇。接著美國也依據(jù)其勞工權益狀況檢視其所享有之GSP優(yōu)惠待遇?苽惼略12月時宣布調降紡織制造業(yè)的產業(yè)稅及進口稅,但專家質疑不論這樣的幫助是否有效,基于投資的需求,斯里蘭卡的紡織廠數(shù)量一定會擴大。
  
  越南
  
  越南或被一些人視為紡織業(yè)及成衣制造中心的成功典型,2010年前9個月紡織品及成衣出口成長19.7%,但哈佛管理學院警告這樣的成長恐無法持久。在競爭力報告中表示越南產業(yè)必須專注提升技術、提升基礎建設、并引入更多外來直接投資,否則將無法與新興市場競爭者在質量與生產效率上競爭。證據(jù)顯示:雖然越南過去平均年成長率為30%,越南產業(yè)的平均利潤比率僅5-8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