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(jù)了解,目前巴楚、阿克蘇等地監(jiān)管庫“雙28、雙29”手摘棉的毛重報價15500-15700元/噸,北疆監(jiān)管庫“3128級”機采棉毛重報價14800-15000元/噸,實際成交價格低于報價100-200元/噸,但內(nèi)地棉紡織廠、經(jīng)營商仍以觀望為主,詢價、拿貨的熱情不高。
四川某棉企表示,10月下旬以來,四川、重慶及湖南等地客戶南疆“雙28”手摘棉到廠價16100-16200元/噸(毛重),從阿克蘇到四川汽運費用約900-950元/噸(不計新疆棉出疆補貼),若在南疆以15400-15500元/噸價格采購皮棉,帳面看要虧損200-300元/噸。雖然有500元/噸出疆補貼,但補貼的申報、發(fā)放期近一年,不僅利息比較高而且短期大量占壓采購資金,因此10月下旬采購新棉不僅沒有利潤反而虧損,觀望是目前采購商的普遍心態(tài)。
10月25日,疆內(nèi)手摘棉、機采棉(40%衣分)的收購價跌至7.15-7.25元/公斤、6.30-6.40元/公斤,一些軋花廠以7.30-7.35元/公斤的價格收購籽棉,不軋衣份、不測長度,只測水份,考慮到目前籽棉為中期花,衣份普遍在41.5%-42%,而且籽棉水份比較低,一般11%以內(nèi),因此“統(tǒng)花”收購價僅7.00-7.10元/公斤,較10月上旬高點下跌0.60-0.70元/公斤。
一些疆內(nèi)軋花廠表示,目前資金短缺問題非常突出,收購只能減速或暫停,一是貸款銀行“限貸”措施沒有放松的跡象,過高的自籌資金比例和有皮棉銷售合同(并有10%以上定金)等做為續(xù)貸前提對大部分軋花廠而言很難實現(xiàn);二是即使軋花廠虧損500-800元/噸銷售皮棉,買家也不主動接貨,“有價無市”導致貨款回籠困難突出。